同字详情
同
同字概述
〔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óng、tòng),部首是冂部,总笔画是6画。
〔同〕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冂、𠮛”或“𠔼、口”,五行属火。
〔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 ),重复。本义是聚集。
〔同〕字仓颉码是BMR,五笔是MGKD,四角号码是77220,郑码是LD,中文电码是0681,区位码是4512。
〔同〕字的UNICODE是U+540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516,UTF-32:0000540C,UTF-8:E5 90 8C。
〔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427,属常用字。
〔同〕字的近义词是共、跟,反义词是异,异体字是仝、詷、𧇌。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7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5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頁,第4字
音《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𡘋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輩㊟〔原刻作[⿱北],應是輩的俗字「軰」,據廣韻改。〕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义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既同。
义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义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义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义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义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終十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又,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义又,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音又,《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义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义又,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义又,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音又,〔釋文〕徒貢切,音洞 —— 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音又,叶徒黃切,音唐。𨻰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
卷目:考證・丑集上 部首:口部
愛日堂藏本: 第9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1頁,第2字
司馬法曰,成爲終,終十爲同。
謹照周禮註原文終十改十終。
注解
〔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óng、tò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𠔼、口、;、冂、𠮛。
〔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 ),重复。本义是聚集。
〔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óng] ⑴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⑵ 共,在一起(从事)⑶ 和,跟⑷ 姓。㈡ [tòng] ⑴ 〔胡~〕见“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徒紅切頁碼第249頁,第2字續丁孫
同
合會也。从𠔼从口。
鉉注臣鉉等曰:同,爵名也。《周書》曰:「太保受同嚌。」故从口。《史籀》亦从口。李陽冰云:「从口,非是。」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同」字從「凡」,不從「𠔼」。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凡、从口,凡為抬槃、肩輿類工具,一定要二人以上才能抬得動,加口以示同心協力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犆東反頁碼第639頁,第1行,第1字述
合會也。從𠔼、口。
鍇注臣鍇曰:「從口者,言化同而後心同,然後不謀同辭也。《尚書》曰:『同寅恊恭。』」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徒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412頁,第1字許惟賢第618頁,第3字
合會也。从𠔼口。
段注口皆在所覆之下。是同之意也。徒紅切。九部。
白话解释
同,会合。字形采用“、口”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字形都從口,用以發聲吆喝指揮,以會聚眾人的力量;為凡字,像所抬起的抬槃。篆文訛變為「从?口」,?的本義為重重覆蓋,無法會出會合、聚集的意思。隸書、楷書相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同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89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624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7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15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00頁,第1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083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849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855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596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93頁,第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09頁,第1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40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7696頁【補遺】第1714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37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59頁【崇文】第263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13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613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79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736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