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字详情
筒
筒字概述
〔筒〕字拼音是(tǒng),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2画。
〔筒〕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同”,五行属木。
〔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同声。本义是竹筒,粗大的竹管。
〔筒〕字仓颉码是HBMR,五笔是TMGK,四角号码是88227,郑码是MLD,中文电码是4592,区位码是4518。
〔筒〕字的UNICODE是U+7B5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70,UTF-32:00007B52,UTF-8:E7 AD 92。
〔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685,属常用字。
〔筒〕字异体字是筩。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3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3頁,第7字
音《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𡘋音同 —— 射筒,竹名。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
义又,《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义又,《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弄切,音洞 —— 簫無底也。通作洞。《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注解
〔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筒〕字拼音是tǒ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同。
〔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同声。本义是竹筒,粗大的竹管。
〔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ǒng] ⑴ 粗大的竹管。⑵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⑶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弄切頁碼第145頁,第24字續丁孫
筒
通簫也。从竹同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頭貢反頁碼第372頁,第7行,第1字述
通簫也。從竹同聲。
鍇注臣鍇曰:「通洞無底也。《漢書》成帝能吹洞簫。」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弄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786頁,第3字許惟賢第350頁,第6字
通簫也。
段注所謂洞簫也。《廣雅》云:大者二十三管無底是也。漢章帝紀。吹洞簫。如淳曰:洞者,通也。簫之無底者也。
从竹。同聲。
段注徒弄切。九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洞簫之洞正當作筒,筒即今之簫也。
白话解释
筒,中通的箫管。字形采用“竹”作边旁,“同”是声旁。
筒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88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87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9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92頁,第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80頁,第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651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151頁,第4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636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955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16頁,第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90頁,第9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508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926頁【補遺】第1672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39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92頁【崇文】第156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581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197頁,第1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691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69頁,第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