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字详情
通
通字概述
〔通〕字拼音是(tōng),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0画。
〔通〕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甬”,五行属火。
〔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甬( yǒng )声。本义是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通〕字仓颉码是YNIB,五笔是CEPK,四角号码是37302,郑码是WXLD,中文电码是6639,区位码是4508。
〔通〕字的UNICODE是U+901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890,UTF-32:0000901A,UTF-8:E9 80 9A。
〔通〕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145,属常用字。
〔通〕字的近义词是开,反义词是堵,异体字是𢓶、𨓛。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3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8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2頁,第2字
音《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𡘋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义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义又,暢也。《爾雅・釋歲》:四時通政。【註】通,平暢也。
义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义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义又,陳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陳道之也。
义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义又,書名。《白虎通》,班彪著;《風俗通》,應劭著。
义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义又,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义又,井地名。《前漢・地理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义又,《廣韻》:州名。
义又,《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义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音又,叶他郎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2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3頁,第6字
《爾雅・釋歲》四時通政。
謹按原文作四時和爲通正和爲二字不可删,今改爾雅四時和爲通正。又爾雅無釋歲今省。
《白虎通》班彪著。
謹照原書班彪改班固。
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
謹照原書政論一通改宜寫一通。
《前漢・地理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謹按語出𠛬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𠛬法志。
又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謹照原傳改以馬通薰之。
注解
〔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通〕字拼音是tō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甬。
〔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甬( yǒng )声。本义是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ōng] ⑴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⑵ 懂得,彻底明了⑶ 传达⑷ 往来交接⑸ 普遍、全⑹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紅切頁碼第53頁,第10字續丁孫
通
達也。从辵甬聲。
附注按:甲骨文或從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士蒙反頁碼第154頁,第4行,第1字述
逹也。從辵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84頁,第9字許惟賢第127頁,第10字
達也。
段注通達雙聲。達古音同闥。《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
从辵。甬聲。
段注他紅切。九部。
白话解释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彳(或辵)、用聲;金文從彳(或辵)、甬聲;戰國文字從辵、甬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從「辵(或彳)」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甬(或用)」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甬」字本義為「艸木華甬甬然也」,意思是草木開花興盛的樣子,此義與「通」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通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1頁,第1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1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2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1頁,第20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6頁,第1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28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03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0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47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1頁,第2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1頁,第1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45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83頁【補遺】第1635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8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3頁【崇文】第60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5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366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87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