彘字详情
彘
彘字概述
〔彘〕字拼音是(zhì),部首是彑部,总笔画是12画。
〔彘〕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彑、𠤑、匕”或“彑、比、矢”,五行属火。
〔彘〕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是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彘〕字仓颉码是VMPOP,五笔是XGXX86,XXTX98,四角号码是27712,郑码是ZMMR,中文电码是1742,区位码是6973。
〔彘〕字的UNICODE是U+5F5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408,UTF-32:00005F58,UTF-8:E5 BD 98。
〔彘〕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331。
〔彘〕字异体字是𠅰、𢑣、𥏉。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彐部
武英殿刻本: 第867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62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307頁,第8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直例切,音滯。《說文》:豕也。後蹄廢謂之彘。从彑,矢聲。从二匕,彘足與鹿足同。《玉篇》:豬也。《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乃以彘嘗麥。【註】彘,水畜。《史記・貨殖傳》:澤中千足彘,其人與千戸侯等。
义又,草名。《本草》:茢薽,一名彘顱。
义又,司彘,國名。《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國。
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河東郡彘縣,順帝改曰永安。
义又,姓。《廣韻》:《左傳》有彘恭子。
义又,與璏通。《集韻》:璏,省作彘。
注解
〔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彐部。
〔彘〕字拼音是z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彑、比、矢。
〔彘〕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是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ì] ⑴ 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直例切頁碼第316頁,第14字續丁孫
彘
異體𥏰
豕也。後蹏發謂之彘。从彑矢聲;从二匕,彘足與鹿足同。
附注按:甲骨文彘從豕身著矢,為會意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直例反頁碼第785頁,第1行,第1字述
豕也,後蹏廢謂之彘。從彑矢聲。從二、匕。彘足與鹿足同。
鍇注臣鍇曰:「後蹏頓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直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824頁,第2字許惟賢第797頁,第5字
豕也。
段注與豕篆下彘也爲轉注。
後蹏廢謂之彘。
段注廢,鈍置也。彘之言滯也。豕前足僅屈伸。後足行步蹇劣。故謂之廢。
从彑。从二匕。矢聲。
段注直例切。十五部。
彘足與鹿足同。
段注說从二匕之意也。鹿,㲋,能足皆从二匕。
白话解释
彘,猪。后蹄强劲的猪叫作“彘”。字形采用“彑”作边旁,“矢”作声旁;采用“二、匕”会义,彘足与鹿足同。
彘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626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789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0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05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79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366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328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69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016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47頁,第1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92頁,第9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252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9470頁【補遺】第1743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419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819頁【崇文】第327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01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736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402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906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