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字详情
油
油字概述
〔油〕字拼音是(yóu),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8画。
〔油〕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由”,五行属水。
〔油〕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是油水。
〔油〕字仓颉码是ELW,五笔是IMG,四角号码是35160,郑码是VKIA,中文电码是3111,区位码是5145。
〔油〕字的UNICODE是U+6CB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33,UTF-32:00006CB9,UTF-8:E6 B2 B9。
〔油〕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248,属常用字。
〔油〕字异体字是釉、𪸅。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67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4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1頁,第8字
音《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𡘋音由 —— 水名。《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义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义又,膏也。《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义又,石油。《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义又,猛火油。《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义又,緹油,車飾。《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义又,橘名。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义又,油油,和謹貌。《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進。
义又,禾黍光悅貌。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义又,雲盛貌。《孟子》:天油然作雲。
音又,《廣韻》、《集韻》𡘋余救切,音狖 —— 浩油,地名。《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义又,與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5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27字
《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進。
謹照原文進改退。
注解
〔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油〕字拼音是yó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由。
〔油〕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是油水。
〔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óu] ⑴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⑵ 用油或漆涂抹⑶ 被油弄脏⑷ 狡猾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周切頁碼第362頁,第10字續丁孫
油
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从水由聲。
附注按:段玉裁改「南」為「北」,並注:「俗用為油膏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延秋反頁碼第888頁,第5行,第1字述
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從水由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118頁,第1字許惟賢第925頁,第1字
油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
段注武陵郡孱陵,二志同。今湖北荆州府公安縣縣西二十五里有孱陵故城是也。《水經》曰:油水,出武陵孱陵縣西畍。東過其縣北。又東北入於江。注云:逕公安縣。西北流,注於大江。然則許云東南入江。南當作北明矣。江水篇經云:江水,又東南,當華容縣。涌水入焉。又東南,油水從西南來注之。注云:右合油口油水。東有景口。景口東有淪口。淪水南與景水合。又東通澧水及諸陂湖。按今荆州府虎渡口北。江之南岸有支津。南通公安諸湖水。古油水必在其閒。《江表傳》曰:劉備爲荆州牧。立營油口。五代梁開平四年。馬殷遣將侵荆南。軍於油口。今公安縣北。舊有油口巡司。是其水今雖湮𣳚。非無可考也。
从水。由聲。
段注以周切。三部。按經史曰油然作雲。曰雲之油油。曰禾黍油油。曰油油以退。《玉藻》注曰油油,悅敬皃。俗用爲油膏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水名。油膩之油乃膏之音轉。油膏皆喉音。油桼當作䰍【休】。
膏,今稱油。膏在蕭,油在幽,且皆為喉音,故油為膏之借。
膏油之油即借為膏,幽蕭通轉。油桼=䰍桼。
油腻字乃膏之音轉(皆喉音,油在幽,膏在宵)。油桼字當作䰍【休】。
白话解释
油,河川。源出武陵孱陵西,于东南汇入长江。字形采用“水”作边旁,“由”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文作,金文作
,篆文字形從水、由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由聲,表示音讀。楷定作油。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油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5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09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8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67頁,第1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31頁,第1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66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58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31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00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4頁,第1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2頁,第9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761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711頁【補遺】第17622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943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38頁【崇文】第374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14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5頁,第10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39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07頁,第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