蕕字详情

yóuㄧㄡˊ
艹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8555 CJK 基本汉字

艹部

15画

12

18画 (蕕)

上下结构

AQTG

TKHW

EQUF

44264

U 8555

横、竖、竖、撇、弯钩、撇、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

蕕字概述

〔蕕〕字拼音是(yóu),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5画

〔蕕〕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猶”。

〔蕕〕字仓颉码是TKHW,五笔是AQTG,四角号码是44264,郑码是EQUF

〔蕕〕字的UNICODE是U+855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133,UTF-32:00008555,UTF-8:E8 95 95。

〔蕕〕字异体字是𦵵𦽈

汉字解释

yóuㄧㄡˊ

基本解释

见“”。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28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057頁,第42

標點整理本: 第1027頁,第24

唐韻》:以周切,音猶。說文》:水邊草也。卽《爾雅𦳷蔓于。

又,臭草。本草註》:其氣𤸈臭,故謂之蕕。蕕者,𤸈也、朽木臭也。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

又,地名。晉書・慕容㒞載記》:劉寧屯據蕕城,降於苻氏。

又,《類篇》:以九切,音酉 —— 義同。

集韻》同「𦽈」。

注解

〔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蕕〕字拼音是yó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猶

〔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óu] ⑴ 见“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以周切頁碼20頁,第7

蕕水邊艸也。从艸猶聲。

附注按: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九十七引《說文》作「臭草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延秋反頁碼76頁,第4行,第1

蕕水邊艸也。從艸猶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莤,蔓于」注:「一名軒于,生水中。」

鍇注臣鍇今按:似細蘆,蔓生水上,隨水高下汎汎然也,故曰蕕游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以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14頁,第6許惟賢49頁,第13

蕕水邊艸也。

段注《漢書・子虛賦・音義》曰:軒于,蕕艸也。生水中。楊州有之。《釋艸》。莤,蔓于。莤卽蕕。蔓于卽軒于。

从艸。猶聲。

段注以周切。三部。

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7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6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66頁
4說文校箋第26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2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76頁,第7字
7說文約注第14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4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4頁,第33字
11標注說文第24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21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564頁【補遺】第16216頁
14通訓定聲第961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4頁【崇文】第253頁
16說文句讀第75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23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70頁,第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