䵺字详情

𭗱

tǐngㄊㄧㄥˇ
鼎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4D7A CJK 扩展A

鼎部

16画

3

16画 (䵺)

左右结构

FHNN

GBUL

BLZN

42127

U 4D7A

䵺字概述

〔䵺〕字拼音是(tǐng),部首是鼎部,总笔画是16画

〔䵺〕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鼎”。

〔䵺〕字仓颉码是GBUL,五笔是FHNN,四角号码是42127,郑码是BLZN

〔䵺〕字的UNICODE是U+4D7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9834,UTF-32:00004D7A,UTF-8:E4 B5 BA。

〔䵺〕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基本释义

1nǐngㄋㄧㄥˇ
拼音nǐng。[~墥] 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口的小土堆。

2tíngㄊㄧㄥˊ
拼音tíng。同“”。

3tǐngㄊㄧㄥˇ
拼音tǐng。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鼎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55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525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1528頁,第3

集韻》:都挺切,音頂 —— 䵺疃,蟻封。

又,《玉篇》:古文圢字。註詳土部二畫。

注解

〔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鼎部

〔䵺〕字拼音是t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