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字详情
听
听字概述
〔听〕字拼音是(tīng),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7画。
〔听〕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斤”,五行属火。
〔听〕字造字法是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 )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是用耳朵感受声音。
〔听〕字仓颉码是RHML,五笔是KRH,四角号码是62021,郑码是JPD,中文电码是8126,区位码是4493。
〔听〕字的UNICODE是U+542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548,UTF-32:0000542C,UTF-8:E5 90 AC。
〔听〕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739,属常用字。
〔听〕字的近义词是闻,异体字是聴、聼、聽、𠯸、𦔽、𦕘、𦕢、𦖆、𦗟、𦘏。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4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8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6頁,第4字
音《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𡘋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义又,《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音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𡘋音𪙤 —— 亦笑貌。
音又,《集韻》:口謹切,音赾;又,魚斤切,音㹞;又,逆乙切,音聉 —— 義𡘋同。
音又,魚其切,音疑 —— 听嗞,口開貌。
音又,魚衣切,音沂 —— 與𠲻同。𠲻嗞,媿貌。
义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注解
〔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听〕字拼音是tī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斤。
〔听〕字造字法是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 )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是用耳朵感受声音。
〔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īng] ⑴ 用耳朵接受声音⑵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⑶ 任凭,随⑷ 治理;判断⑸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宜引切頁碼第42頁,第2字續丁孫
听
笑皃。从口斤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宜引反頁碼第127頁,第2行,第1字述
笑皃。從口斤聲。
鍇注臣鍇按:相如《上林賦》:無是公「听然而笑。」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宜引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26頁,第8字許惟賢第100頁,第10字
𥬇兒也。
段注司馬相如賦。亾是公听然而𥬇。
从口。斤聲。
段注宜引切。古音十三部。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聽」與「聖」同源,都以從人耳從口會意。其後以從耳口為聽字。金文字形或作從耳口,或加「生」為聲符。戰國文字形變為從耳?、?聲。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文字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听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7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8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0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5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7頁,第1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68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12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78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58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頁,第2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頁,第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9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152頁【補遺】第1630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153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6頁【崇文】第50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9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53頁,第5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32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