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字详情
挺
挺字概述
〔挺〕字拼音是(tǐng),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9画。
〔挺〕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廷”,五行属火。
〔挺〕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是拔出。
〔挺〕字仓颉码是QNKG,五笔是RTFP,四角号码是52041,郑码是DYMB,中文电码是2185,区位码是4506。
〔挺〕字的UNICODE是U+633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402,UTF-32:0000633A,UTF-8:E6 8C BA。
〔挺〕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382,属常用字。
〔挺〕字异体字是脡。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3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32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8頁,第22字
音《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𡘋音艇,讀若庭上聲。《說文》:拔也。《廣韻》:挺出也。〈吳語〉:挺鈹搢鐸。《前漢・師丹傳》:挺力田。【註】特拔異力田之人,優寵之也。《晉書・宣帝紀論》:以天挺之資,應期受命。
义又,直持也。
义又,寬也。《禮・月令》: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义又,引也。《前漢・劉屈氂傳》:挺身逃亡其印綬。【註】獨引身而逃難也。
义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膠東國挺縣。
音又,《集韻》、《韻會》𡘋他頂切,音珽,讀若㕔上聲 —— 直也。《左傳・襄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前漢・蓋寬饒傳》: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
义又,荔挺,香草名。《禮・月令》:仲冬荔挺出。【註】馬䪥也。
义又,與脡通。《儀禮・鄕飮酒禮》:薦脯五挺。【註】挺猶膱也。
音又,《唐韻》:特丁切;《集韻》、《正韻》:唐丁切,𡘋音庭 —— 挺縣別音。
音又,《集韻》:丈梗切,棖上聲 —— 亦直也。
注解
〔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挺〕字拼音是t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廷。
〔挺〕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是拔出。
〔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ǐng] ⑴ 笔直,突出⑵ 伸直,凸出⑶ 支撑⑷ 很⑸ 量词,用于挺直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徒鼎切頁碼第405頁,第30字續丁孫
挺
拔也。从手廷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笛鼎反頁碼第973頁,第5行,第2字述
拔也。從手廷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徒鼎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420頁,第2字許惟賢第1052頁,第5字
拔也。
段注《左傳》。周道挺挺。直也。《月令》。挺重囚。寛也。皆引申之義。
从手。廷聲。
段注徒鼎切。十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挺拔,本訓。挺拔有直意,故引申為直。然古人以庭為直。挺與贏古以為相近字,(疑)
訓直者,乃頲之借。《月令》「挺重囚」之挺訓寬,乃䋼之借。
挺,拔也;拔,引也;挺亦引也。挺引申訓直(拔時必直上故),猶庭訓直,皆从廷聲也。古多假庭字為之。訓寬者,係贏之假(?)。
拔也。拔時必直上,故挺引申訓直,但古人多用庭字(直也)。訓寬者,係贏字之假(?)。
白话解释
挺,抽出。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廷”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廷聲。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廷」為聲符,沒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廷」的本義為「朝中」,此義與「挺」無關,因此無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
挺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1頁,第5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24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6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34頁,第15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80頁,第2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769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987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980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568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9頁,第1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2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42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01頁【補遺】第1781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88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58頁【崇文】第422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43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03頁,第4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92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22頁,第1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