霆字详情
霆
霆字概述
〔霆〕字拼音是(tíng),部首是雨部,总笔画是14画。
〔霆〕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雨、廷”或“⻗、廷”,五行属水。
〔霆〕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雨,廷声。“霆、電”实同一词,后来岐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電。轻雷或无电,疾雷必有电,故霆的。本义是为疾雷,为霹雳。
〔霆〕字仓颉码是MBNKG,五笔是FTFP,四角号码是10401,郑码是FVMB,中文电码是7200,区位码是8610。
〔霆〕字的UNICODE是U+970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662,UTF-32:00009706,UTF-8:E9 9C 86。
〔霆〕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684。
〔霆〕字异体字是𨖝、𨗒、𨗠、𩄫、𩆆。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87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74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64頁,第9字
音《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𡘋音庭。《說文》: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从雨,廷聲。《玉篇》:霹靂也。《爾雅・釋天》:疾雷爲霆霓。《易・繫辭》:鼓之以雷霆。《詩・小雅》:如霆如雷。《禮・孔子閒居》:神氣風霆,風霆流形。
音又,《玉篇》:電也。《榖梁傳・隱九年》:電,霆也。〇【按】《𡌨雅》云當音挺。
义又,《字彙補》:借作庭。〈漢楚相孫君𥓓〉庭堅作霆堅。
音又,《集韻》:他頂切,音珽 —— 迅雷。
音又,《廣韻》、《正韻》:徒鼎切;《集韻》:待頂切;《韻會》:待鼎切,𡘋音挺。《廣韻》:疾雷。《詩・小雅》如霆〔釋文〕:霆,又音挺。左思〈吳都賦〉:鉤爪鋸牙,自成鋒穎;精若曜星,聲若雷霆。《𡌨雅》:霆,或謂之電。蓋音庭則爲雷,音蜓則爲電。《淮南子・天文訓》:隂陽相薄,感而爲雷,激而爲霆。又曰:疾雷不及掩耳,疾霆不及掩目。皆宜音蜓。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徑切,音定。《集韻》:雷也。《詩・小雅》如霆〔釋文〕:霆,又音定。
义《集韻》或作𩆆。
注解
〔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雨部。
〔霆〕字拼音是t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廷。
〔霆〕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雨,廷声。“霆、電”实同一词,后来岐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電。轻雷或无电,疾雷必有电,故霆的。本义是为疾雷,为霹雳。
〔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íng] ⑴ 劈雷,霹雳⑵ 震动:“天冬雷,地冬~,草木夏落而秋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特丁切頁碼第384頁,第8字續丁孫
霆
異體𨗒、𨗒
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从雨廷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田丁反頁碼第931頁,第7行,第2字述
靁餘聲也,鈴鈴所㠯挺出萬物。從雨廷聲。
鍇注臣鍇按:陰陽相薄而爲雷,激而爲霆,霹歷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特丁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285頁,第3字許惟賢第994頁,第8字
靁餘聲鈴鈴。
段注句。
所㠯挺出萬物。
段注聲下有也字者,誤衍。鈴與挺皆以㬪韵爲訓。靁所以生物。而其用在餘聲鈴鈴然者。《禮記》曰: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从雨。廷聲。
段注特丁切。十一部。古多讀上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與電通用。《穀梁傳》:「電,霆也。」電謂其光,霆謂其聲。
古人霆與電有時通用,《穀梁》:「電,霆也。」(電謂其光,霆謂其聲。)
古與電字通用,《穀梁傳》:「電,霆也。」
白话解释
霆,雷的余响“铃铃”。霆,是用来挺出万物的能量。字形采用“雨字头”,“廷”是声旁。
霆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58頁,第9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68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2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02頁,第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55頁,第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671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828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66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437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01頁,第1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83頁,第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029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332頁【補遺】第1772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88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00頁【崇文】第399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638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72頁,第9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332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63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