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字详情

shìㄕˋ
力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52BF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力部

8画

6

13画 (勢)

上下结构

形声字

RVYL 86 、 RVYE 98

QIKS

DQYM

55427

0528

4238

U 52BF

横、竖钩、提、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横折钩、撇

势字概述

〔势〕字拼音是(shì),部首是力部,总笔画是8画

〔势〕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执、力”,五行属金。

〔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力,埶( yì )声。本义是权力;权势。

〔势〕字仓颉码是QIKS,五笔是RVYL86,RVYE98,四角号码是55427,郑码是DQYM,中文电码是0528,区位码是4238

〔势〕字的UNICODE是U+52B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183,UTF-32:000052BF,UTF-8:E5 8A BF。

〔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977,属常用字

〔势〕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shìㄕˋ

基本解释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力,埶( yì )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power and authority; power and influence;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史记·货殖列传序》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 《明史·海瑞传》
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3.力量;威力。
force; influence;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 宋· 苏洵《六国论》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资治通鉴》
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4.形势;情势。
situation;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 汉· 贾谊《过秦论》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5.姿态。
posture;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装腔作势。
6.形状;样式;架式。
form;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势相。
7.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a natural object;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8.人及动物的睾丸。
male genitals;
淫者割其势。 —— 《晋书·刑法志》
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9.物理学名词 potential。亦称“”。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0.势头;趋势;时机。
tendency; trend; opportunity;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 —— 《清稗类钞·战事类》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 —— 《史记·项羽纪赞》
势如破竹。
11.姓。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力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4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49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78頁,第4

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𡘋音世。說文》:盛權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勢。

又,《廣韻》:形勢。易・坤卦》:地勢坤。

又,《增韻》:氣燄也。書・君陳》:毋倚勢作威。

又,《韻會》:外腎爲勢。宮𠛬,男子割勢。

又,《韻補》叶式列切,音設。木華〈海賦〉:羣山既略,百川潛渫;泱漭澹泞,騰波赴勢。

注解

〔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力部

〔勢〕字拼音是s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埶、力

〔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见“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舒制切頁碼461頁,第15

勢盛力權也。从力𡎐聲。經典通用埶。

附注鄭珍新附考:「勢,經典本皆借作埶。古無勢字,今例皆從俗書。《史》、《漢》尚多作埶。《外黃令高彪碑》、《先生郭輔碑》並有勢,是漢世字。」

白话解释

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力、埶聲。埶(ㄧˋ)與勢(ㄕˋ)從今日的發音來看似乎不近,但在古代時,二字的發音是相當類似的,仍作為聲符,屬於形聲字。由於「勢」的本義指的是權力,因此從「力」以突顯力量本身。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勢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16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179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77頁
4說文校箋第614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50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040頁,第1字
7說文探原第6832頁,第1字
8說文集注第2919頁,第3字
9說文標整第365頁,第29字
10標注說文第590頁,第13字
11說文注箋第4867頁,第4字
12說文詁林第13445頁【補編】第14915頁
13古字詁林第十冊,第439頁,第2字
14古字釋要第1270頁,第8字
15新附通誼第78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