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字详情
始
始字概述
〔始〕字拼音是(shǐ),部首是女部,总笔画是8画。
〔始〕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女、台”,五行属金。
〔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女,台声。本义是开头,开始。
〔始〕字仓颉码是VIR,五笔是VCKG,四角号码是43460,郑码是ZMZJ,中文电码是1193,区位码是4228。
〔始〕字的UNICODE是U+59C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987,UTF-32:000059CB,UTF-8:E5 A7 8B。
〔始〕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329,属常用字。
〔始〕字的近义词是初,反义词是终、末,异体字是乨、兘、𠃭、𠙉。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下 部首:女部
武英殿刻本: 第609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258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94頁,第22字
音《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𡘋音𦰯 —— 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
义又,七始,華始,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侶和聲。
义又,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
。
义又,山名。《山海經》:東始之山,多蒼玉。
义又,州名。屬廣漢郡,魏改始州。宋改隆慶府爲始州。
音又,式吏切,音試。毛晃曰:本始之始上聲,易資始,大始之類是也;方始爲之始去聲,《禮・月令》桃始華,蟬始鳴之類是也。
卷目:考證・丑集下 部首:女部
愛日堂藏本: 第135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3頁,第15字
《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侶和聲。
謹照原文侶改倡。
《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輽[⿰車參]。
謹照原文[⿰車參]改幓。
注解
〔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女部。
〔始〕字拼音是sh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女、台。
〔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女,台声。本义是开头,开始。
〔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ǐ] ⑴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⑵ 才,刚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詩止切頁碼第413頁,第27字續丁孫
始
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注王獻唐《釋醜》:金文「字從司聲,或司、以兩從」,「形體雖異,皆以所從之聲,變其制作,古㠯(即以字)、台同音,從以亦猶從台……以齒音求之,司姒同音,而齒音姒字,以時間及空間關係,每與舌上音之以相混亦或讀以。」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皆用為女姓,即姒。金文从女,聲符則由司()、台(㠯)組合。秦文字則固定从台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施起反頁碼第990頁,第1行,第1字述
女之初也。從女台聲。
鍇注臣鍇按:《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君臣、上下。」又曰:「至哉,坤元萬物資始。」坤,母道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詩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468頁,第7字許惟賢第1073頁,第14字
女之初也。
段注《釋詁》曰:初,始也。此與爲互訓。初,裁皆衣之始也。基者,牆之始也。凡言之者皆分別之䛐。有叚殆爲始者。《七月・毛傳》云殆始也是也。
从女。台聲。
段注詩止切。一部。按凡始事有急緩之殊。不得云有二義。今人乃爲之二音。緩者讀去聲。《月令》紀節物用始字十餘。而蟬始鳴獨市志反。其亦庸人自擾也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女之初」者,女人初生兒之時也。故始祖等亦以此稱。
「女之初也」,謂初成胎。始、胎皆从台聲。
「女之初也」,女人初生兒之時也。故始祖等亦以此稱。
「女之初也」,女人初生兒之時也。故始祖等亦以此稱。
白话解释
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始」從女、台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都繼承這個結構。字從「女」為義符,表示此字與女子有關;從「台」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台」字本義為「說(悅)也」,此義與「始」義無關,因此聲符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始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17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48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8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45頁,第1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89頁,第2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808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046頁,第5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10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617頁,第6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25頁,第1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23頁,第1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320頁,第4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101頁【補遺】第1783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687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79頁【崇文】第431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80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851頁,第2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515頁,第9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816頁,第4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1144頁,第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