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字详情
弓
弓字概述
〔弓〕字拼音是(gōng),部首是弓部,总笔画是3画,是独体字。
〔弓〕字是独体字,五行属木。
〔弓〕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是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弓〕字仓颉码是N,五笔是XNGN,四角号码是17027,郑码是YZ,中文电码是1712,区位码是2513。
〔弓〕字的UNICODE是U+5F1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339,UTF-32:00005F13,UTF-8:E5 BC 93。
〔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063,属常用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弓部
武英殿刻本: 第852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356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00頁,第3字
音《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𡘋音宮。《說文》:弓以近窮遠,象形。《釋名》:弓,穹也,張之穹穹然也。《山海經》:少皥生般,是始爲弓。《荀子・解蔽篇》: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於射。《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爲遠也;角也者,以爲疾也;筋也者,以爲深也;膠也者,以爲和也;絲也者,以爲固也;漆也者,以爲受霜露也。
义又,車蓋橑。《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鑿廣四枚。【註】弓,蓋橑也。【疏】漢世名弓蓋爲橑子也。
义又,射侯之數。《儀禮・鄕射禮》:侯道五十弓。【疏】六尺爲步,弓之古制六尺,與步相應,而云弓者,侯之所取數宜於射器也。《周禮・天官・司裘》〔註〕: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
义又,量地之數。《度地論》:二尺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卽三百弓也。《西域記》:鼓小者聞五百弓。【註】五百弓,二里半也。
义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有弓高縣。《史記・韓王信傳》:漢封頹當爲弓高侯。
义又,水名。《史記・霍去病傳》:濟弓閭。
义又,姓。《廣韻》:魯大夫叔弓之後。《韻會》:漢有光祿勳弓祉。
义又,與肱通。《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黑弓以濫來奔。【註】黑弓,二傳作黑肱。
音又,與穹通。《史記・天官書》:穹閭。【註】《索隱》曰:一作弓閭。弓音穹,蓋謂以氊爲閭,崇穹然。
注解
〔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弓〕字拼音是gōng,独体字。
〔弓〕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是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ōng] ⑴ 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⑵ 像弓的器具或形态⑶ 旧时丈量地亩用的器具和计算单位。⑷ 弯曲⑸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居戎切頁碼第427頁,第13字續丁孫
弓
以近窮遠。象形。古者揮作弓。《周禮》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質;夾弓、庾弓以射干矦鳥獸;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凡弓之屬皆从弓。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弓字像弓張的形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堅終反頁碼第1018頁,第7行,第1字述
以近窮逺也。象形。古者揮作弓。《周禮》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質;夾弓、庾弓,以射干侯鳥獸;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凡弓之屬,皆從弓。
鍇注臣鍇曰:「揮,黃帝臣也。《周禮》:弓,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庾之屬,合五成規,此弱弓也;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合九而成規,強弓也;往體來體若一,謂之唐弓之屬,利射深合,七而成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居戎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556頁,第2字許惟賢第1110頁,第7字
竆也。
段注補此二字。以㬪韵爲訓之例也。
㠯近竆遠者。
段注者字今補。
象形。
段注居戎切。古音在六部。讀如肱。
古者揮作弓。
段注郭景純引《世本》曰:牟夷作矢。揮作弓。此等皆當出《世本》作篇。揮,黃帝臣。
《周禮》。六弓。王弓,弧弓㠯䠶甲革甚質。夾弓,庾弓㠯䠶干侯鳥獸。唐弓,大弓㠯授學䠶者。
段注夏官司弓矢文也。說詳鄭注。甚質今作椹質。按故書作鞎。大鄭云:鞎當爲椹。許書無椹字。葢許從鄭。鄭本作甚也。干今作豻。
凡弓之屬皆从弓。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窮也,聲訓。
白话解释
以近射远的武器。字形像弓的形象。古昔朝代名叫“挥”的人创制了弓。《周礼》上说的六弓是:王弓、弧弓用来射击铠甲或射击甲革制的耙子;夹弓、庾弓用去射击胡地野狗皮或其他鸟兽皮作的耙子;唐弓、大弓用去教练初学射箭的人。所有与弓有关的字,都采用“弓”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
,以正反二形呈現,一為搭上弦的弓,一為沒搭弦的弓,都屬象形。金文二形,承之甲文,顯而易見。戰國文字至楷書之弓,都像沒搭弦的弓,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弓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46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83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0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65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07頁,第7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873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147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295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06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7頁,第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2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463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496頁【補遺】第1788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8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12頁【崇文】第444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44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878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050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84頁,第1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