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字详情
攻
攻字概述
〔攻〕字拼音是(gōng),部首是攵部,总笔画是7画。
〔攻〕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工、攵”,五行属木。
〔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攴( pū ),工声。本义是进攻,攻打。
〔攻〕字仓颉码是MOK,五笔是ATY,四角号码是18140,郑码是BIMO,中文电码是2396,区位码是2505。
〔攻〕字的UNICODE是U+653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915,UTF-32:0000653B,UTF-8:E6 94 BB。
〔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630,属常用字。
〔攻〕字反义词是守、防。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19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468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416頁,第12字
音《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𡘋音公。《說文》:擊也。《博雅》:伐也。《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义又,《類篇》:一曰治也。《書・甘誓》:左不攻于左。【傳】治也。《論語》:攻乎異端。
义又,《詩・小雅》:我車既攻。【傳】攻,善也。【朱傳】攻,堅也。
义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义又,摘人過失亦曰攻。〈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义又,《詩・大雅》:庶民攻之。【傳】攻,猶作也。
义又,《博雅》:攻,𩋆也。
义又,姓。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音又,《廣韻》:古冬切,音釭 —— 義同。
音又,《集韻》:古送切,音貢。《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音又,《韻補》叶姑黃切。《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义《說文》从攴作攻。攻字原从攴作。
卷目:考證・卯集下 部首:攴部
愛日堂藏本: 第258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9頁,第15字
《博雅》攻,[殹下革]也。
謹照原文[殹下革]改𩋆。
注解
〔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攴部。
〔攻〕字拼音是g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工、攵。
〔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攴( pū ),工声。本义是进攻,攻打。
〔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ōng] ⑴ 打击,与“守”相对⑵ 指责,驳斥⑶ 治病⑷ 致力学习或研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洪切頁碼第99頁,第2字續丁孫
攻
擊也。从攴工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昆戎反頁碼第263頁,第6行,第2字述
撃也。從攴工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洪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500頁,第3字許惟賢第224頁,第3字
擊也。
段注《考工記》攻木,攻皮,攻金注曰:攻猶治也。此引伸之義。
从攴。工聲。
段注古洪切。九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我車既攻」訓堅,既擊乃堅。亦作功。
白话解释
攻,武力打击。字形采用“攴”作边旁,“工”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攴、工聲。從攴,指手持武器攻擊;工聲,以示音讀。從攴、工聲,表示手持武器進行攻擊。戰國文字、篆文承金文字形而來。隸書、楷書攴字形變作「攵」。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攻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94頁,第1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267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12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31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25頁,第1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447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764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80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648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79頁,第7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30頁,第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972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3700頁【補遺】第1655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67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65頁【崇文】第105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376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145頁,第7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693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340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