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字详情
時
時字概述
〔時〕字拼音是(shí),部首是日部,总笔画是10画。
〔時〕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日、寺”。
〔時〕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日,寺聲。从「日」與時間有關。本义是季度;季節。
〔時〕字仓颉码是AGDI,五笔是JFFY,四角号码是64041,郑码是KBDS。
〔時〕字的UNICODE是U+664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178,UTF-32:00006642,UTF-8:E6 99 82。
〔時〕字异体字是㫑、㫭、峕、时、旹、𡺞、𣅱、𰖃、𰥙。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79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494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440頁,第2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𡘋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义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义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义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义又,《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义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义又,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义又,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音又,《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音又,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注解
〔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時〕字拼音是sh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日、寺。
〔時〕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日,寺聲。从「日」與時間有關。本义是季度;季節。
〔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í] ⑴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歷的過程⑵ 較長的時間⑶ 泛指一段時間⑷ 現在的,當前的⑸ 常常⑹ 一年中的一季⑺ 舊時的記時單位,一晝夜十二分之一為一“時辰”,深夜十一點至次日淩晨一點為“子時”,中午十一點至一點為“午時”。⑻ 現在的記時單位,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⑼ 某一時刻⑽ 不定時,有時候⑾ 機會⑿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市之切頁碼第215頁,第4字續丁孫
時
四時也。从日寺聲。
旹
異體峕、𣅱
古文時从𡳿、日。
附注徐鍇繫傳:「古文从日,之聲。」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此(甲骨文)與許書古文合。漢《無極山碑》時亦作旹,尚存古文遺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神持反頁碼第550頁,第1行,第1字述
四時也。從日寺聲。
反切………頁碼第550頁,第1行,第2字述
古文從日、之作。
鍇注臣鍇曰:「之聲。日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市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206頁,第1字許惟賢第530頁,第4字
四時也。
段注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爲凡歲月日刻之用。《釋詁》曰:時,是也。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廣雅》曰:時,伺也。此引伸之義。如不能辰夜,遠猶辰告傳皆云辰時也是也。
从日。寺聲。
段注市之切。一部。
古文時。从日㞢作。
段注之聲也。小篆从寺。寺亦之聲也。漢隷亦有用旹者。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四時也。《爾雅•釋詁》訓為是者,因時从寺聲,寺从之聲,之可訓是也。
白话解释
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寺”是声旁。
字形解说
戰國中山器已見時字,用為經常意。字從日、止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與《說文》古文同。戰國文字有承此形,亦有增從寺聲。篆文作從日、寺聲。《說文》:「時,四時也。」段注:「本春秋冬夏之偁,引伸之為凡歲月日刻之用。」隸、楷字均承此形。
時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24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45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2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72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62頁,第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941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624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49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390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7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0頁,第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176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6754頁【補遺】第1700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639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572頁【崇文】第228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872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281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378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649頁,第2字 |